找到相关内容4595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经之研究(2)

    释尊所说,多得不可思议。至于“性空”,也只是对“有”的剖析,刹那刹那,总是无而有有而无的。有而不执著,则其为有也,可作性空的如实观,可作无自性观可也。如是,可无缠无缚矣。  三、四经的正法政治论 ...追思君劢先生逝世十周年,而所以礼赞者,则所以主张民主自由者,凡有所说,非亦释尊诸说之注脚乎?  (二)人类来源及史前生态  现代哲学的形而上学、本体论、现象论,乃至存在主义,这在“经”中,只是说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955313.html
  • 经》的中观见

    经》的中观见  林崇安(普门杂志205,1996)  一、苦乐与中道  要了解佛法的「中观见」,最直接的方法是由释迦牟尼佛所讲的《经》下手。释迦牟尼佛成佛后,首次的开示,便是对五比丘讲解...走向觉悟、涅盘,因此,《中经》同样说: 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,为凡夫行;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,非圣行,无义相应。离此二边则有中道,成眼、成智、自在成定、趣智、趣觉、趣于涅盘。  三、如何实践中道?因为苦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1.html
  • 經》的中觀見

    (普門雜誌205,1996)  一、苦樂與中道  要了解佛法的「中觀見」,最直接的方法是由釋迦牟尼佛所講的《經》下手。釋迦牟尼佛成佛後,首次的開示,便是對五比丘講解中道,他們奉行中道後,都得到了...苦執取也是忘記了苦受是無常的。對無常的東西起了執著,就落入邊見。這便是凡夫之行。  反之,聖賢之行便是對快樂及痛苦都不執著,能夠捨離二邊,處於中道,生起慧眼、寂靜、證智,走向覺悟、涅槃,因此,《中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5840247.html
  • 汉译《经》之密护根门义

    、关起耳朵,就可断惑吗?本文拟从《经》上所述作一整理,讨论此一议题。 二、何谓密护根门 (一)明根门 根是生长义,如树依根而发枝叶,因六根能发识,所以称根。(注2)六根─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...了。于《增一经》中,更可清楚看到维护六根对清净梵行的影响: 云何修梵行无有缺漏(注30),清净修梵行?世尊告曰:「若有人戒律具足而无所犯,此名清净修得梵行。……若有眼见色,不起想着、不起识念,除恶...

    释心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347896.html
  • 道的念佛与禅修(四)

    道的念佛与禅修(四)  释大愿  我们认清了世间之名和世间的意思以后,就不会误解佛陀所说的世间为宇宙的国土世间了。如果把佛教所说的世间误解为宇宙中的国土世间,如此一来就会误以为出世间的意思是指出...不死的极乐世界,这是不正确的。  如︽杂阿经︾一三○七经所说:有一段时间,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。那时,有一位叫做赤马的天子,他的容色非常美妙,在清晨二点到四点时,来拜访佛陀。顶礼佛陀以后,...

    释大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3156370.html
  • 道的念佛与禅修(十一)

    道的念佛与禅修(十一)  第二篇禅修与念佛  第一章 什么是禅  禅的原语叫做“禅那”。它本来是从思考(想)而来的话语,所以中文把它译为“静虑”、“思惟”或“冥想”等。禅既然是从“想”而来的话语,那么禅就不止是静虑、思惟及冥想而已,禅应该还涵盖了“观察”、“体验”、“自证”的功能,这才是禅的重要部份,因此才会有内观禅、止观禅、正观禅等。如果说禅的功能只受限在思惟、静虑、冥想而已,那么禅的最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5065941.html
  • 经研究——基本课文五篇

    经研究——基本课文五篇 徐均 引子 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、阿罗汉、正等正觉者 对于无法入睡的人,黑夜实在漫长; 对于疲惫的旅人,一由旬也非常的遥远; 对于不知道正法的人们,生死轮回更加漫长。 但知道此身心如同水泡般无常,如海市般没有实质。 ...

    徐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367889.html
  • 与止观讲座 守田人和国王

    所有的烦恼,超越了生死,不再轮回于苦海之中了。  佛陀讲完经后,所有听讲的比丘们都高高兴兴地遵行佛陀的教导。以上所介绍的是《杂阿经》第1169经。  当致力于无学的律仪 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,仍然生动地保留在《经》中,当日众生的烦恼,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;当日灭除烦恼的方法,还是相同于今日灭除烦恼的方法。佛陀所教导的正法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。众生眼中的“律仪”,和佛陀眼中的“律仪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2881494.html
  • 经的研究(2)

    无始生死,无明所盖,爱结所系,长夜轮回生死,不知苦际。」有情流转生死第一因素,就是无明,是无始以来存在着,这与生俱来的,因不能探其起源,故说为无始。无明的解释,要以最具体。说为「不知前际,不知后际...不可思议力。佛陀的慧观,洞澈有情前因后果的真相,说明人类社会前途的苦乐,不是系于神明赏罚而取决于有情的自己,粉碎人类超越的倚赖感,揭示人类光明的前途,所以佛法以有情为本,即在此。  (东初法师)  四经...

    力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656147.html
  • 故事选:圣者的恬静淡泊性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3075.aspx